國企改革大潮中,科研院所管理將如何實現自我升級?
國企改革大潮中,科研院所管理將如何實現自我升級?
目前,中國正在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,體制內市場化競爭的閥門將全面打開,科研院所現行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式將在根本上難以為繼。在中國當下新舊動能轉換,新經濟急需科技創新支持的背景下,科研院所必將受到業績廣泛關注,承擔起科技創新的重任,科研院所將如何完成自我管理體制的升級,實現更加高效的科研管理呢?
“體制內+市場化”是本輪國企改革的核心要點,主要是將市場化方式引入到政府對國企的管理上,體現在通過設立投資運營公司、在經營性國企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,旨在提高國企的經營效率。如果在國有經濟內搞市場化的思路行得通,那么科研院所在各領域的競爭必將增加更多的平等競爭主體,國有科研院所也將失去現有的種種優勢。屆時,還在依靠縱向課題、采用傳統課題制模式、產業化發展方式仍過于低級的科研院所,不再有生存基礎。
面對新的環境和挑戰,科研院所將如何應對?
一,科研院所應該聚焦于科研主業
很多科研院所長期以來把產業公司上市、或擁有一個上市公司作為產業化發展的目標;而那些已有上市公司的科研院所,則進一步偏離科研和產業化工作的本質,熱衷于資本運作,在這方面花費的心思和投入的時間實在太多。而真正在基于產業研發體系構造、產品研發項目管理、產業化組織模式和工作體系建立等實際工作方面,則時斷時續,有“不務正業”之嫌。這樣的做法,顯然脫離了科研院所的職責,不利于中國科技創新的進步。
要想重新發揮科研院所的真正價值,科研院所從現在開始就必須摒棄以上市為目標、尤其是資本運作這類產業化發展的模式,把心思聚焦于主業之上,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的業務性工作層面上,進行切實、長期、高水平的投入。

二,科研院所應進行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
隨著《深化國企改革意見》的出臺,基本明確了對改制科研院所的影響,但未來國企格局和國資變革進程仍充滿不確定性,很難判斷。在這種情況下,科研院所如何思考和安排未來幾年的工作?康拓普認為,科研院所應切實提高科研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,尤其是優化科研和產業化模式,建立起支撐產研循環的工作體系和組織體系。具體有以下幾點建議:
體系創新:在國企新格局中向“一級實體企業”的目標定位,盡早構造出具備多輪產研循環的技術創新型企業的完整體系。
模式升級:調整、升級現有業務模式、盈利模式和經營模式,盡快形成適應新業務結構和競爭格局的能力。
思維轉變:加緊轉變現行科研管理體制,形成與新定位、新業務模式、新盈利模式等相匹配的科研體系與科研項目管理模式。
協同發展:以“重在母體”為產業化發展的整體思路,加快構造適于產業發展多個階段的、具有“大科研、大生產和大經營”平臺特質的產業化發展模式。
三,科研院所應盡快引入科研管理系統,實現效率提升
信息化應用已經十分普遍,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信息化改造升級,納入互聯網大體系之中。作為承擔著中國科技創新的科研院所,應該盡快升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統,引入兼顧課題和經費管理的科研管理系統,實現科研效率的提升、科研過程的實時監控、科研經費的嚴密管控,以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管理和轉化,為中國科技事業貢獻更多力量。
目前,很多大型企業下屬的科研部門已經引入了新一代科研管理系統,比如南方電網旗下的各大電科院、安徽電力電科院等機構都已經采用了康拓普的科研管理系統,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。科技興,則國運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