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智慧教室”開始 走進智慧教室高效課堂
打造高效課堂,全面提升教學質量,一定要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,踴躍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。經過近一階段的學習與實踐,小編深深地了解到只有激發起學生內在的積極學習精神,教學內容才可以真正內化為學生的知識,并外化為學生的能力。現結合高校提出的“運用教育智慧,打造智慧教育”的目標,就怎樣讓課堂教學活起來,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加度,打造高效課堂。

一、“讓人眼前一亮”的教室布局
教室前原有的近30厘米高的講臺被“夷為平地”,講臺和教室處在了“同一平面”上,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“平等”。一些造型奇特的課桌“全面上線”,安上滾輪能夠任意移動,舒適方面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。只要進行簡單的拼接,就可以“變形”成可供討論用的各種形狀,便于在課堂上開展分組教學,支持同學們分別選擇不同的觀點進行互動,實現小組之間的團隊學習。
教室中的多媒體投影幕布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智能黑板(或稱“交互式智能平板”)和教室前后安裝的白板。白板讓同學們在課堂討論更加方便;而交互式智能平板上如同一個大的PAD,教師可以在上面實現編輯、圈劃等功能,并實時保存,這讓教師授課、講評不局限于講臺,可以“大展身手”。
智慧教學功能
二、“高大上”的教學功能
富媒體分享、多終端學習、跨終端互動、課堂即時表決、二維碼電子簽到、遠程控制、可視化管理……,這些“高大上”的功能你聽說過嗎?在智慧教室中,各種教學資源,無論是靜態的圖片、文檔,還是動態的視頻、音頻等媒體,在教師的引導下,通過無線終端在交互式智能平板上方便地實現多方位、全面的即時分享,課堂教學信息觸手可得。所有的手機被允許并“強制”要求帶入課堂,成為課堂學習必備工具,滿足安卓、蘋果、微軟等操作系統各版本無縫接入。平板、手機、筆記本等移動終端通過WIFI接入后,可以方便地實現不同終端之間學習成果的展示與分享。
點名不再浪費教師課堂的時間,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時生成一個二維碼,只有到課的學生才能掃描此二維碼進行簽到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問題也可以在課中即時發題,通過表決系統隨時了解各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,以便教師可以即時調整教學方法與內容。
此外,智慧教室還實現了集中控制,教室所有設備及教學過程通過一個7寸的觸摸屏實現了集中控制,一切操作盡在教師的掌握之中。部分智慧教室還具備課堂自動錄播功能,教師通過“一鍵式”操作,可以實現教學全過程錄制與實時播放。所有智慧教室中的設備都能夠遠程集中控制,管理員可遠程控制教室中的所有設備,教學管理人員、督導組老師可以借助可視化管理功能遠程實時查看課堂教學情況。
智慧教室理念
三、 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的教學理念
實際上,無論是設計“變形”課桌椅,“削平”教室講臺,還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室設計,最終的目的都是為師生提供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,打破教學溝通的壁壘。通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,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,讓“滿堂灌”、“填鴨式”的教學方法遠離大學課堂,促進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。
據悉,學校計劃繼續建設一批智慧教室。通過將原有的傳統教室改造為智慧教室,以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倒逼教學改革,并通過“在線開放課程”、“校內SPOC建設”和“所有本科生課程上網”等工程,制定出臺一系列管理與激勵措施,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,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。
智慧教育技術
四、結語
從教育技術探究的角度看,智慧教室不單是一個學習環境,更是一個課堂生態體系,它為智慧課堂的教和學創設了必要的條件。要做到主動引導,靈活創設,讓教學活動成為有源之水。要關注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,引導學生在推斷中思維,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,培養他們質疑與探究的精神。所以,我們的課堂才是生動的課堂,才是閃耀著智慧火花的高效課堂。